佛牙舍利

佛牙舍利第三次巡礼缅甸国--1996年12月5日至1997年3月5日

随佛牙舍利访缅纪实
                        ---凌海成

全世界佛教徒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圣物——北京西山灵光寺佛牙舍利塔中供奉的释迦牟尼佛真身牙舍利,于1996年12月6日第三次降落到缅甸大地上,将接受缅甸千万佛教徒为期九十天的瞻礼供奉。中国佛牙舍利赴缅甸巡礼供奉代表团带着中国佛教界和中国人民对缅甸佛教界和缅甸人民的深情厚谊护送佛牙舍利访问了缅甸,我有幸作为代表团成员恭逢其盛,亲见种种祥端之相及缅甸人民对佛牙舍利的虔诚恭敬之情,深有所感。今将佛牙舍利赴缅前后数日情形记述如下,以飨《法音》读者。

佛牙出访前夕

  1996年12月5日——佛牙出访前一日,大风奇寒,气温降至-7℃。上午九时,北京西山灵光寺军警林立,封山戒严,阻断游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刀述仁居士带领几位中国佛教协会工作人员和历史博物馆的两位技术人员打开十三级砖石结构的密檐佛牙舍利宝塔的重重铁门,缘塔内旋转石阶来到佛牙舍利供奉处。塔内面积约20平方米,一侧砌有大理石的金刚宝座。金刚宝座上有一玻璃罩,罩内是一座覆钵形镶满珍珠、玛瑙、珊瑚、翡翠的金塔,塔腹中有一朵金莲花,莲花中心托着的便是举世闻名的释迦牟尼佛真身牙舍利。此刻金塔已从玻璃罩内移出,佛牙舍利也已从金塔中取出。在这里要进行三项工作:首先要对出访前的佛牙进行仔细验看;其次检查了佛牙在金莲花托上是否能卡牢,以确保佛牙在万里跋涉中不致因颠簸而脱落;最后还要在金塔底座内装入佛经经卷和信众们供奉佛牙舍利的金银珠宝。以前我虽多次朝拜佛牙,但都是隔着有机玻璃罩和金塔玻璃窗双重屏障远远瞻仰,今在咫尺之间得以近观直视,真是幸莫大焉!佛牙长寸余,或因曾经火焚,或因已历二千余载而呈棕灰色。 
  金莲花中心依佛牙形状环以小金卡数只,用以托抱佛牙。佛牙卧于其中,十分稳固,且高出莲瓣,使瞻仰者可以清楚望见。一切就绪,佛牙舍利金塔被抬出砖塔,罩上新制的玻璃罩,供于十三级砖塔之东侧塔座上。下午一时,缅甸迎请佛牙舍利代表团团长、缅甸宗教部部长苗纽中将一行抵达灵光寺佛牙塔下,与灵光寺僧众及各界信众在佛牙舍利塔前举行诵经仪式。此时大风渐止,碧空万里,舍利金塔在阳光里金光四射。诵经毕,金塔在军警护卫下,缓缓下山,转上了彩车。佛牙舍利车队由警车开道,一路无阻直抵广济寺。下午三时,佛牙舍利金塔经山门、天王殿,进入大雄宝殿。北京广济寺、雍和宫、法源寺、广化寺、通教寺、居士林及少数来自外地的四众弟子数百人恭迎佛牙舍利到达。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的僧人以各自教派的传统仪式礼佛诵经,祈祷佛牙舍利赴缅甸巡礼供奉圆满成功。法会结束后,赵朴初会长在广济寺会见缅甸迎请佛牙舍利代表团全体成员。赵朴老兴致勃勃地回顾了他在1955年护送佛牙舍利第一次出访缅甸的情形。赵朴老说,佛牙舍利三次赴缅甸巡礼供奉对加深两国人民和两国佛教徒的友谊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佛牙舍利当晚供奉在广济寺大雄殿内。 
  七日凌晨三时,广济寺内灯火辉煌,四众弟子在大雄殿诵经。法会结束,佛牙舍利护送团、护法团全体成员立即赶赴首都机场。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叶小文局长、中国佛教协会刀述仁副会长及首都宗教团体、外交、公安、文物部门的有关负责人到机场送行。晨七时,佛牙舍利专机迎着晨曦呼啸而起,转瞬升入云霄。 
空中絮语
  专机穿过云层,升上万米高空。佛牙金塔连同晶莹剔透的有机玻璃罩一起安放在驾驶舱后的机首部位。机上有近五十人。缅甸方面有以缅甸宗教部长苗纽中将为团长的佛牙舍利迎请团一行。中国方面有中国佛牙舍利赴缅甸巡礼供奉代表团的护送团一行22人,护法团一行16人。护送团的使命是将佛牙舍利从中国首都北京的广济寺护送到缅甸首都仰光的和平塔大佛窟,然后在缅方安排下到其他重要城市和佛教圣地参观访问。团长由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刘书祥副局长担任,副团长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乌兰活佛担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法师担任顾问,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外事司安保枝副司长担任代表团秘书长。护法团的使命是负责佛牙舍利在缅甸的守护工作。总团长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刀述仁居士担任。第一护法团团长由栖霞山佛学院教务长隆相法师担任。刀述仁副会长因公务繁忙,12月6日未能随团赴缅,他将在佛牙巡礼期间的适当时间前往。本人是护送团成员,所记仅限于护送团在缅见闻。佛牙舍利在缅巡礼供奉共90天,护法人员分两批,第一批在缅甸45天,第二批接任后45天,其间发生的事情未能预料,须在佛牙舍利回到北京西山灵光寺佛牙塔后方能有一个全面记录。 
  飞机在云层上飞行极其平稳,大家陆续来到飞机前舱与佛牙金塔合影留念。望着这颗将再一次使缅甸人民倾国瞻仰的佛牙舍利,不由得便想到了它的来源与历史。 
  释迦牟尼佛是公元前五世纪的人,他降生与寂灭的准确时间有多种记载,但相差不大。佛陀在八十岁临涅槃前,曾详细交待他的大弟子阿难处理涅槃后的火化事宜。根据《长阿含经》的记载,佛陀对阿难说:“阿难,汝欲葬我,先以香汤沐浴,用新劫贝周遍缠身,以五百张次第缠之。内身金棺,灌以麻油毕,举金棺置第二大铁椁中,旃檀香椁次重于外。积重名香,厚衣其上而阇维(阇维即荼毗,或曰火化)之。”佛陀在这里对自己涅槃后的沐浴、缠身之物、棺椁、焚烧用的油及香木等都作了详细安排。佛陀火化后,留下了很多舍利。舍利一词本指佛陀火化后留下的遗骨。佛陀当时留下的舍利中,其一为五彩珠状舍利,名为佛身舍利,数量很多,现分布在亚洲一些佛教国家的舍利塔中;其二为佛指舍利,现供奉在中国陕西省扶风县的法门寺地宫之中,这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佛教圣物;其三为佛牙舍利。根据佛经记载,佛陀火化后得佛牙四颗,其一在天宫起塔供奉,其二在龙宫起塔供奉,人间仅有二颗。现其一在今斯里兰卡康提布佛牙殿中供奉,另一颗在中国北京西山灵光寺供奉。斯里兰卡佛牙以黄金包裹,无法得见其状,所以中国的一颗佛牙,历来为世界佛教徒所瞩目。佛陀在世时,他的弟子们就把来自佛陀身上的一切视作圣物,例如现供奉在缅甸大金塔内的八根释迦牟尼佛的头发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在他生前请来的。佛入灭后,优填王、顶生王、恶生王等八国王为争夺佛舍利几乎兵戈相见,后来得以和平解决。所有舍利分成三份,一份分给“诸天”,在天界起塔供奉,大约包括了前边说到的一颗佛牙;一份分给龙王,大约也包括了另一颗佛牙;一份平均分给八国王,现存世间的两颗佛牙应当就在其中。传入中国的这颗佛牙最早的记载见《梁高僧传》卷十三《法献传》:“献先闻猛公西游,备瞩灵异,乃誓欲忘身往观圣迹。以宋元徽三年(475)发踵金陵,西游巴蜀,道经芮芮,获佛牙一枚,又得龟兹国金像,于是而还。佛牙本在乌缠国,自乌缠来芮芮,自芮芮来梁土。”普通三年(522)佛牙从上定林寺被人骗劫而去。上述的乌缠国,亦译作乌苌国,在今巴基斯坦境内。芮芮,亦称于阗,在今我国新疆境内。佛牙在漫长的历史上时隐时现,史书、僧传均有记载。比较确切的记载是佛牙在隋代供奉在长安(今西安)禅定寺,辽代传到燕京(今北京),供奉在灵光寺招仙塔内。1900年招仙塔被八国联军炮击倒塌,寺僧在塔基内发现一石函,内有沉香木盒,上有“释迦牟尼灵牙舍利 天会七年(963)四月廿三日记善慧书”的题记,始知佛牙舍利在招仙塔内已有八百余年了。以这颗佛牙最早进入我国计算,至今共历时1521年。 
  我久久注视着金莲花托上的佛牙舍利,想到它盛世则出,乱世则隐,甚是奇异。我默祝盛世长存,佛牙今后永不隐没,全世界佛教徒当以此为大幸! 

  十时半,飞机降落昆明机场。有机场小姐送上两束鲜花,安检后,供奉在佛牙金塔前,众人又纷纷前去合影。稍事休息飞机便又起飞,此时机舱内温度逐渐升高,大家已开始脱去大衣和毛衣毛裤,而且做好了下飞机后脱成只剩短袖衬衫和单裤的程度。

隆重而多彩的欢迎仪式

  北京时间12时50分,缅甸仰光时间11时20分,佛牙舍利专机飞临仰光机场上空。空中小姐报告地面温度30℃,从北京的-7℃到30℃,五小时内气温骤升37℃,机舱内一时成了更衣室。缅甸迎请佛牙代表团人员都换上了短衫筒裙等民族服装。飞机徐徐降落,慢慢滑行到一片五彩缤纷的人海前。机舱打开,一股热浪扑来,头上是似火的骄阳,地上是火红的地毯,眼前是金灿灿红艳艳为主的五颜六色的服饰,连比丘尼的僧衣都是粉红色的,夺人眼目。此次中国代表团未安排专职摄影师,我为了收集缅甸佛教文化方面的资料,摄影包中带了三架功能比较齐全的日本相机和配套镜头,所以我临时被推举当了摄影。 
  中国代表团的正副团长及顾问、秘书长等踏上红地毯被接引到一座彩棚内休息。一架能升降的平台彩车驶到专机前舱出口,几位身穿古代武士服的人员将佛牙舍利金塔从机舱门迎请到平台上,再请到宝辇上。缅甸国家主要领导人及亚洲各佛教国家的大使纷纷前往瞻礼。在欢迎的人群中,离专机最近的是一些孩子,他们小手合着掌,非常虔诚的样子。缅甸人80%信仰佛教,孩子从小就受到佛教熏陶。我国云南上座部佛教地区,如西双版纳、德宏一带,孩子们的启蒙教育大多也是在寺院里得到的。欢迎的人群中还有很多专程从台湾、香港等地区赶来朝拜佛牙的比丘、比丘尼及男女居士。 
  此刻佛牙金塔已被安奉到扎满各种鲜花的彩车上,拉彩车的是一头非常高大的雄象,彩车后边的四头大象,也都披着鲜艳的服饰。再后是各种舞乐彩车、缅甸政要车、中国代表团车辆等。长长的汽车队伍一辆接一辆跟在大象之后缓缓出了机场。机场外的道路两旁站满手执彩旗的欢迎人群。有的队伍整齐、服装一致,显然是同一单位或同一学校的有组织群众。有的零零散散、扶老携幼,显然是自发来瞻拜佛牙舍利的教徒。从机场到佛牙舍利供奉处——和平塔大佛窟,以大象的速度行进,用了将近三小时。沿途欢迎群众不断向车队招手致意,脸上洋溢着纯朴、真诚的笑容。全程20公里的路上,欢迎的群众虽未中断,但和1994年佛牙第二次访问缅甸相比,这次的热烈程度似乎降了一些。我没有见到如那次报道的一些热烈情景,有些仪式也简化了。我想,1994年至今仅二年,而1994年离第一次佛牙访缅,却相隔了40年。人们从两年前的激动与兴奋中刚刚走出不久,此次佛牙再度访缅,心情自然平静了许多。 
  从专机降落仰光机场到三小时后抵达和平塔大佛窟,仰光的上空始终蔚蓝如洗。人们为了欢迎佛牙舍利车队,在沿途以净水泼洒道路。但就在佛牙舍利刚刚到达佛窟门前时,空中忽降急雨。我看到前边车顶雨花飞溅,暗暗担忧,不知佛牙舍利金塔如何在雨中进入佛窟。不料转瞬之间云开雨收,红日高悬。大家转忧为喜,知道是“诸天”为欢迎佛牙舍利到来,以天雨洒净道场。缅甸举国上下欣喜不已,认为是吉兆瑞相。中国佛牙舍利护送团刘书祥团长即兴赋诗,有“法雨遍洒三千界”之句。 

  佛牙舍利在鼓乐诵经声中被安奉到和平塔大佛窟之中。

和平塔石窟

  和平塔石窟位于仰光市内,交通便利,又取“和平”之意,所以我国的佛牙三次访缅,都是首先供奉在这里,然后再去别的城市。 
  和平塔石窟是一座人工建造的石窟,外部以石块堆砌,内部是有拱顶的长方形大厅,高约二十多米。大厅长边两侧有多级台阶和护栏,很像体育馆的看台。大厅短边一侧为供奉佛像和佛牙舍利的平台,另一侧为通往外面的大门。平台上铺了红地毯,佛牙舍利金塔被供奉在正中的一个金光闪闪的宝座上,远远看去愈发显得富丽华贵。佛牙金塔左侧也有一个同样金光闪闪的宝座,宝座上供奉的是两个镶有黄金珠宝的小玻璃罩,罩内各有一颗用象牙仿制的佛牙。1994年佛牙舍利第二次访缅时,缅方参照我国佛牙舍利用象牙仿造了两颗,并请求我方允许他们把仿制的佛牙放置到真身牙舍利的有机玻璃罩内接受“加持”。中缅双方僧人在佛牙舍利前举行了诵经法会。法会结束,缅甸国家领导人和社会知名人士先行瞻仰朝拜,平民百姓则暂时被军警拦在石窟门外。大厅地面上坐满了前来参加诵经仪式的佛教徒,他们着装统一,年龄相仿,显然是有组织的群众。在供奉佛牙的平台旁,是弹奏各种民族乐器的乐手,他们为佛牙舍利作乐供养。 
  佛牙舍利护送团至此算完成了任务,佛牙舍利将交由护法团负责守护。我们在缅方引导下,从洪水般涌来的朝拜人流中挤出,下榻缅甸第二国宾馆——琥珀宾馆。
 
古老的佛国

  缅甸是一个非常古老的佛教国家,佛教最早传入缅甸大约在公元5世纪前后。传入路线有两条,其一是南传巴利语系佛教,自锡兰(今斯里兰卡)传入缅甸南部的直通、蒲甘、掸邦等“上缅甸”地区;其二是北传汉语系佛教,自中国传入。由于当时北传佛教戒律不严,蒲甘王朝的国王阿奴律陀贬抑汉僧,将南传佛教确立为国教,阿罗汉长老被委任为缅甸的僧王和国师,南传上座部佛教因此得到迅速发展。在以后的漫长历史中,缅甸是始终继承和弘扬上座部佛教最重要的国家,甚至在锡兰佛教一度消亡的若干年后,最终由缅甸助其恢复。我国云南上座部佛教地区,基本上也是以缅甸教派为主。缅甸信佛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出家僧尼有25万多,占总人口的0.7%。在缅甸,无论城乡,每天上午我们都能看到身披袈裟的僧侣怀抱一个罐子在街道上托钵乞食,这是从佛陀时代遗留下来的传统。佛陀规定,僧人可以接受饮食供养,于早晨、中午托钵化缘,但过午则不再进食。僧人乞到什么就吃什么,无论好坏。得到食物后不必致谢,甚至不必停步。南传佛教僧侣如此清苦修行,令人感慨不已!望着缅甸街头那些瘦弱的僧人身影,我心里不由升起一股崇敬之情。 
  为了更多了解南传佛教僧侣生活情况,我们7日参观了一座寺院。这座寺院同时也是一座佛教院校,其中还住有中国选派的十余位留学僧。学僧宿舍是一座二层小楼,来自国内几座寺院的汉僧如今已是南传佛教僧侣打扮,与缅僧难分彼此。中国佛教协会派留学僧赴缅留学是有深意的,中国是汉语系、藏语系、巴利语系佛教并存的国家,缅甸上座部佛教人才集中、水平较高,派去留学僧,无疑会对我国佛教产生深远影响。

仰光的佛教圣地

  仰光三面环水,风光如画,但最著名的还是建于德拉山冈之上的瑞达光大金塔。大金塔与印度尼西亚的婆罗门浮屠、柬埔寨的吴哥窟齐名,并称东南亚三大古迹。大金塔始建于公元前588年,至今已有2585年的历史。塔内供奉着8根释尊的头发。据说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在今天的仰光附近有一座普迦罗婆胝城。城里有两兄弟,哥哥叫帝富娑,弟弟叫跋梨迦。二人到印度做生意,遇见释迦牟尼在树下修炼,于是向佛求法而获得觉悟。在返回缅甸前,兄弟二人乞求佛陀赐与圣物以作永久供奉,释迦牟尼佛便从头顶取下8根头发赐给他们。兄弟二人回到普迦罗婆胝,当时的“下缅甸”孟族国王奥加拉非常重视此事,就建了一座佛塔来供奉佛发。塔建成后,同时供奉在塔内的还有三位菩萨的圣物:格古丹的锡杖、高纳贡的滤水囊和戛德巴的浴衣。据说初建塔时仅有20米高,经历代扩建才成今日规模。 
  7日上午,中国护送佛牙舍利代表团全体成员在缅甸宗教部的专家及官员陪同下,前往参拜大金塔。大金塔及其周围建筑群占地85亩,参拜者要从山冈下东西南北四条长廊式阶梯到达塔区。在缅甸,无论什么人进入佛寺佛塔范围必须赤足,没有半点折扣可打。这在历史上有两件事可以为证:1281年中国元朝政府曾派使臣去缅甸,因在郑重场合使臣不肯脱鞋,被缅王那罗梯诃帝全部处死。元朝皇帝大怒,发兵攻打蒲甘,缅王兵败逃往勃生;另一次是在1875年,英缅双方会谈,缅方要英方脱鞋,被拒绝,双方谈判因此而破裂。可见脱鞋以示尊重,在缅甸是如何被看重。至于在大金塔下更是无人不脱鞋。不过中国大使馆的同志在作介绍时说,邓颖超当年作为国家领导人访问缅甸,在参观大金塔时,因患足疾向缅甸政府提出希望穿透明丝袜进入塔区,缅甸国家领导人考虑到周恩来总理生前与缅甸人民的深厚友谊,破天荒同意了我方的要求。我们此次在缅甸的活动范围主要在佛寺佛塔内,为尊重缅甸人民的习俗,大家干脆入乡随俗终日赤足了。 
  今日的大金塔高112米,塔基周围长432米,64座小塔环绕四周,另有四座中塔,共68座塔,全部贴了金箔,据说贴在大金塔上的黄金有七吨之多。大金塔上悬挂有一万多个风铃,除1065个金铃外,其余为银铃。微风阵阵,铃声悦耳,令人听后如入清凉之境。塔顶镶嵌各种珠宝钻石,计6000多颗。我们抬头仰望,只见塔顶金光四射,璀璨夺目。大金塔四周为数众多的塔,是陆续增建的,塔形千姿百态,风格各异,却又十分和谐。塔区东北角和西北角各有一座较大的亭子,各挂一口十余吨重的大铜钟。我们纷纷拿起大木锤轻击,妙音飘然入耳,令人为之心动。遗憾的是主人并未邀请我们进入塔内瞻仰朝拜佛发。据宗教部陪同学者说,佛发分藏在大金塔上中下三个部位。另外据说塔腹内有一个用六块大磐石建成的珍藏室,室内用七宝铺垫得有膝盖那么高,其上置一精致小船,锡杖、滤水囊和浴衣就珍藏其中。无缘亲见圣物,我们只好望塔遥拜而已。塔区地面铺满大理石,信徒都席地而坐,默默对塔诵经祷告。缅甸佛教徒在佛像前的“坐”姿,实际是一种侧着身子半跪半坐之势,样子有些随便,但让人看起来十分优美自然。 
  参观结束后,净慧法师提出当晚再来一次,专门在塔下打坐和诵经。缅方对此给予了方便。当晚八时,净慧法师带领几位僧人、居士再次进入塔区,塔上塔下所有建筑都映在灯火之中,一片金碧辉煌。为如此庄严神圣的情景所感动,我特意拍下了《大金塔之夜》(见《法音》1996年第一期封底)。绕塔几周后,我们到东南角大钟亭内静坐。此时繁星满天,微风徐来,四周十分安静。面对高耸入云的大金塔和数不清的佛像,整个宇宙似乎已融为一体。在仰光我们还参拜了佛陀大弟子舍利弗和目犍连的舍利。舍利分装在三个水晶瓶内,本来供奉在一座高大宏伟的佛塔内,因塔维修才移至下面佛殿,因此我们得以有缘瞻拜。缅甸佛教习俗,认为将最珍贵的圣物顶在头上可以获得吉祥和福报。当缅甸长老询问有没有人愿意将舍利顶到头上时,我马上站了过去。长老双手将托着三个水晶舍利瓶的盘子轻轻置于我的头顶,下面的信众立刻齐声诵经祝福。随着诵经声,我感觉一股力量从头顶慢慢贯通全身。诵经毕,长老将舍利移开,几位代表团成员也依次获得这一殊胜法缘。 
  代表团在仰光还拜访了缅甸宗教部和中国大使馆陈宝鎏大使。 
  8日晨,代表团准备乘专机前往缅甸古代蒲甘王朝所在地。登机前,全体人员去和平塔石窟向佛牙舍利辞行。石窟内参拜者鱼贯而入,一切井然,但我们很快发现窟内气氛有点特别。询及缅人,方知有一只鸟前来朝拜佛牙。我们抬头望去,见有一只长腿、短尾、细颈、尖嘴的鸟正立于佛像背光的顶端,这是全窟正面最高和最神圣的位置。小鸟几乎一动不动地立在那里,大家疑为假鸟。我取出照相机,将焦距拉近,请大家细看,通过小鸟姿势的慢慢变化,大家始信是实。大厅内乐声、鼓声、诵经声不断,但那只鸟笔直站立,引颈向天,像一个花瓶般端正。后来我们从蒲甘、曼德勒回到仰光和平塔石窟,听守护在那里的护法人员说,这只鸟在窟内水米不进数十小时,后来又悄然离去。佛窟出入口低矮而狭窄,此鸟居然能飞出飞入,真令人赞叹称奇。

蒲甘怀古

  离开石窟,代表团登上专机一小时四十分钟后,抵达蒲甘机场。蒲甘王朝是缅甸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公元1044年蒲甘王阿奴律陀建都于此。现在的蒲甘已经算不上城市,而只能算是一个佛教圣地,一个遍布佛塔的神奇地方。缅甸的佛塔闻名世界,素有“佛塔之国”之称,历代建塔不下百万座,保留至今的也有数万座。而蒲甘又是全缅佛塔最多之处,被公推为“万塔之城”。据统计,蒲甘现在尚有佛塔2217座。我们驱车途中,前前后后、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大大小小,满眼全是佛塔。我惊异于缅甸的建筑师们何以能设计出千千万万形制风格迥然不同的佛塔来!蒲甘佛塔规模宏大的有上百座,最著名的有瑞喜宫塔、瑞尚道塔、阿难陀塔和大彬瑜塔。主人陪同我们参观了其中的瑞喜宫宝塔和阿难陀塔。 
  瑞喜宫宝塔始建于1070年,是全缅甸四大佛教圣地之一(其他为卑谬的瑞珊陶宝塔、仰光瑞达光大金塔和勃固的瑞穆陶宝塔)。瑞喜宫宝塔经阿奴律陀和汇喜陀两代国王,历时20年才建成。瑞喜宫宝塔四周也有塔群,大塔四周有众多不同样式的中小塔。有些塔不仅风格独特,而且塔与塔之间颜色也有很大差异。如有时黑白二色的塔紧密相连,对比分明,但又浑然一体,极富审美价值。 
  阿难陀塔是一座美丽雄伟的大塔。塔下石窟基石的四周装饰着彩釉砖雕1000多块。顶层的五级塔坛四周也有800多块彩釉砖雕,其内容为佛本生故事。砖雕构图古朴生动,以极简洁的构图反映出极丰富的故事,每一块都是精美无比的艺术品。在石窟四周,有很多蔷薇科花卉,盘在木制大花架上茂盛开放,看去有如一个个大花篮,为古迹增添了无限生机与情致。在蒲甘,代表团还参观了蒲甘王朝的故宫。故宫很大也很静,原以为佛寺人少,但故宫人更少,偌大的建筑群里,几乎看不到参观者。这座故宫里保存着许多珍贵文物,其中全部用水晶石制成的床、鞋、柜等反映出一个宝石王国得天独厚的资源。 
  在蒲甘仅停留一个白天,下午四时左右代表团即乘专机飞往曼德勒。

难忘的曼德勒

  我们8日下午五时抵达曼德勒。曼德勒是缅甸第二大城市,工业与商业都比较发达。从市容看,这里显然比仰光要开放得多,也活泼得多。 
  傍晚,主人安排代表团登曼德勒山观日落。曼德勒是座佛教名山,山虽不甚高,但山上山下遍布佛寺佛塔。我们到达山顶佛寺时,日已西垂,红霞满天,群塔笼罩在轻纱般暮色之中。天空自西至东,由红到紫又渐次变蓝变黑,半山腰的塔影衬在晚霞中形成剪影,令人心旷神怡。正面山下有座著名的鸠朵低千塔寺,寺由729座藏碑小塔和一座主塔组成。塔亭中各有一块石碑,碑高152厘米,宽106厘米,厚16厘米,正面刻着经文。根据缅甸历史记载,缅甸贡榜王朝第九位国王曼同,迁都曼德勒后,举行佛涅槃后的第五次集结。那次为期五个月的佛教盛会,有来自东南亚各国的高僧5000人参加。结集出版的三藏经典,共38册,每册约400页。为了永久保存这部三藏,曼同国王在曼德勒山下建了石经院,将结集的佛经分别镌刻在729块大理石碑上,石碑之上又筑有729座碑塔,将经碑砌在塔内以防风雨剥蚀。这部石经曾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书”。这其实并不准确,我国北京房山云居寺九个藏经洞所藏的石经版,有一万四千余块,历经千余年才完成,那才是世界上最大的石书。不过若专论上座部佛教经典而言,曼德勒之石经,可称世界之最了。 
  9日天微明,代表团便驱车前往郊外一座新建佛塔。今天这里要举行盛大而隆重的装宝仪式。近年缅甸政府用巨款在仰光和曼德勒各建了一座规模宏伟、富丽堂皇的佛塔。尤其是曼德勒的一座,被作为与仰光大金塔遥遥相望的姐妹大塔。建塔目的,缅方未明确讲,估计与供奉仿制的两颗佛牙有关。在中国佛牙舍利护送团抵达缅甸前的一个星期(1996年11月下旬),仰光那一座新塔举行了盛大的装宝仪式,缅甸国家领导人及政府要员全体到场。曼德勒这一座新建佛塔留待中国护送佛牙舍利团到达时举行装宝仪式。装宝就是把珠宝翠钻等宝物装在塔顶最高处,与我国佛塔的装藏有些相似。 
  代表团一行被安排在一座彩台内席地而坐,台内一面有墙,另三面无墙,仅有柱及饰金装饰。彩台正中玻璃罩内是近一米长黄金制成的镶满珠宝玉石的风标。这个价值连城的风标将被装在塔顶。彩台中央的长桌上放着几个大银碗,其内装着贵重宝石。这些宝石来自缅甸全国各地,都是佛教信徒捐献出来的,每一颗宝石都代表着佛弟子对佛陀无比虔诚的心。仪式开始,缅甸国家领导人率家属和政府要员面南而坐,数十位高僧与领导人相向而坐,大家齐声诵经。中国代表团在东侧落座,随喜功德。彩台外面的广场上,站着身穿各种鲜艳民族服装和古代服饰的群众。彩台左侧还有两个彩厅,其一为演奏歌舞和唱诵佛曲之处,另一厅内停有一个彩色饰金木船,木船下装有滑轮,滑轮固定在二条通到塔顶的钢丝缆绳上。 
  仪式中有一项是乐舞供养,我来到歌舞彩厅,见有数排乐人席地而坐,手中的乐器有弯琴、编鼓、匣琴、鳄鱼琴等。弯琴属竖琴的一种,上部与竖琴的弦排列形状相似,下部酷似一条船,造型非常优美。在古代,竖琴是宫廷三大乐器之一,被缅甸人称为“乐中之王”。这种乐器与中国“凤首箜篌”同源,相传自古埃及传入。编鼓又叫套鼓,由木制皮鼓20—30只组成,其音或雄沉或清脆,很富特色。演奏编鼓时常与编锣、响钹、碰铃、唢呐、竹琴同奏。缅甸的古典音乐有弦乐曲、颂曲、鼓乐曲、暹罗曲、孟曲等。流传民间还有神歌、哀歌等,曲调都十分典雅。彩厅内乐声、歌声交织在一起,还有身着彩衣的男青年在翩翩起舞。据说缅甸舞蹈在蒲甘王朝时,就已有很高水平,常在宗教盛典中表演。缅舞柔美细腻和典雅的艺术风格闻名世界,我看到彩厅中的舞蹈正体现了这种艺术风格。正当我沉浸在缅甸传统艺术的境界里时,缅甸国家主要领导人已来到停放小船的彩厅里,助手们将各种珍宝、鲜花放到领导人面前,由领导人亲手放入小船里。当装满千千万万缅甸佛教徒捐献的珠宝的小船在庄严、神圣、优美的音乐声中,沿着两条缆绳缓缓驶向塔顶时,我无法抑制激动之情,顿时泪如泉涌。我想,送上塔顶的千万颗“心”中有一颗应是中国佛教徒所献。

胞波友谊天长地久

  缅甸人民对中国人民有很深的情谊,他们把中国人民亲昵地称为“瑞苗胞波”。“瑞苗”在缅语中是亲戚的意思,“胞波”意即同胞兄弟。缅甸人认为,缅甸和中国同是太阳神后裔与龙公主所生的姐弟,自古以来情同手足。公元前4世纪,中缅人民就开始了友好往来。解放后,周恩来总理多次率团出访缅甸,代表中国政府与缅甸签订友好条约。缅甸政府授与他“崇高、伟大、博爱的光荣的拥护者”称号。陈毅元帅也写下过著名诗篇《赠缅甸友人》: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
  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 
  在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人关怀支持下,我国的佛牙舍利曾于四十年前初访缅甸,1994年和1996年,佛牙舍利再次赴缅巡礼供奉,大大加强了两国人民和两国佛教界之间的友谊。中国佛牙舍利护送团在缅访问期间,处处感受到缅甸政府和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我们虽然提前回到了祖国,但佛牙舍利还将作为“和平使者”,继续接受缅甸人民的朝拜。 
  1997年3月5日,佛牙舍利将满载缅甸人民的情谊回到祖国,我们期待着那一庄严时刻的到来。